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
手机上点一点,家政供需智能派接单,像在线打车一样简单、便捷!
这一生活好帮手软件叫“临里好家政”,是杭州市临安区聚焦山区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就业难,由临安区商务局、妇联牵头搭建的数字化场景,旨在推动农村妇女“就业不出村、不出镇”,构建“15分钟家政服务圈”。自2023年平台上线以来,已累计帮助6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,直接或间接带动增收3000余万元。
数字化“建圈” 线上线下齐发力
打开“临里好家政”小程序,各式各样的家政服务映入眼帘:保洁清洗、母婴服务、银龄住家、上门烹饪、洗衣洗鞋……22类大项共138项家政服务项目可供客户选择。
“在一体化应用平台驾驶舱统领下,我们设置了‘当家政、找家政、知家政、评家政’四个子场景,又有消费者端、零工端和企业端三个端口,可实现线上实时派接单,大大提升了家政服务供需匹配度。”“临里好家政”项目运营负责人、依乐享集团总经理邵春芽说。
一条数字纽带,不仅打通了民生需求痛点,还将山区妇女与共同富裕连接在一起。
临安有“山宝”,山茶、山笋、山核桃,农村劳动力主要劳作在春秋两季。农闲时,找一份零工在“家门口”赚钱,成了不少妇女的念想。
清凉峰镇的王美娟在完成山核桃采收后,通过“临里好家政”平台接单系统,干起了保洁。“现在工作时间灵活,每个月能增收3000多元,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”她喜滋滋地说。
对于那些有从事家政行业意愿、但无专业技能的山区妇女,线下服务站又发挥了作用。依托“区—镇街—村社”三级妇联组织,镇级家政服务网点全覆盖,就近提供招聘培训、就业指导、权益保护等服务,实现了数字化场景可见可感。
规范化“强圈” 促进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
安心消费难、行业统一资信评定难……基于家政行业发展的难点,“临里好家政”破难解难,以规范化促行业发展。
“您好,这是我的‘安心码’。”上门先向客户亮码是“临里好家政”家政从业者的职业素养。
平台助力建设跨部门协同联审机制,汇集发改、公安、人社等部门数据资源,形成区级灵活就业群体和家政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,并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,通过多维度数据比对,自动化生成个人安心码和机构信用报告,在线上晾晒信用分值,形成全链路的信用闭环,让市民放心消费。
更重要的是,当地出台《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与运营规范》等地方技术性规范、实施杭州首个家政地方标准《家政服务数字化管理规范》等,从顶层设计上促进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除了行业标准化建设外,服务内容上的创新探索,也在不断满足人们的“小众”需求。
“我要紧急出差一个星期,有喂猫的服务吗?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小美在“临里好家政”发布了宠物喂养需求,不承想没过多久便有人接单了。“太方便了!”小美说。
像这样的“非标”服务在平台上日渐丰富。“现在家厨上门服务成为流行趋势,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乡村厨娘培训,发动厨娘们通过平台接单,上门提供烧菜订制服务。”临安区妇联工作人员帅瑞琦介绍,“今年厨娘培训报名火爆,厨娘们把赋闲变赋能,将手艺变收益,以厨艺讲好‘妈妈的味道’故事。”
品牌“破圈” 溢出效应显现
一组数据展现了“临里好家政”的可喜发展:截至今年上半年,“当家政”入驻商户450余家、家政服务人员近4500人;“找家政”累计浏览量达39.6万人次;“知家政”发出信用预警152次;“评家政”整体服务满意率达99.7%。
如今,平台服务范围已辐射至杭州建德、桐庐以及合肥蜀山区等地,带富效果明显的同时,产生了奇妙的异业融合,比如,家政与物业的融合。
物业管理连接着居民生活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临里好家政”与物业结合后,一方面,帮助物业向业主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,另一方面,提升了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,也促使基础物业费收缴率的提升。
“今年1月,在部分小区我们就收到了2025年70%的物业费,比往年提早了9个月。”浙江万马物业总经理马伟良说。
眼下,为期一个月的临安区第二届家政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。“临里好家政”是重点“云展销”平台。预计将新增意向就业人员100余人、订单环比增长100%,家政服务消费环比增长70%。
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